文苑擷英
【讀書筆記】詩人與他們的時代
發(fā)布時間:2024-08-12     作者:李輝     文章來源:蒲城基地公司     瀏覽量:66   分享到:

851E225C2100A6FDB0919987115BF4AB04d31623934ddf0d71811d778c95274.jpg

2017年夏天青年詩人周朝坐火車,從深圳一路北上,至西安,后經(jīng)甘肅、青海,最終抵達了西藏拉薩。這是他人生中的首次壯游,途中所見景致喚起內(nèi)心深處散發(fā)的唐詩氣韻激蕩心田。為此,周朝萌發(fā)了寫一本關于盛唐的書。這也是這部書的由來,周朝選取了盛唐時代最具代表的詩人王維、杜甫和李白的個人視角為我們展現(xiàn)了詩人和他們的時代。盡管作者在后記中申明這是一部歷史小說,隱藏在歷史背后的人性與人心是他想追問的東西,但以小說的讀法進入這部作品卻并不得要義,我更愿意將《帝國與詩人:王維、杜甫、李白回憶錄》看作一本歷史文化隨筆。

《帝國與詩人》書中作者引入第一敘事視角“我”,將歷史過往的時間和經(jīng)驗濃縮于“當下”,正應驗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說法。作者將大時代的帝國輪廓作為詩人人生地理的背景,旨在“致廣大而至精微”地突顯出詩人于時代流波中的“自我”形象,揭示帝國輪廓背后的人性與人心。詩與史與人三者之間的互證、辨識成為了本書的重點,周朝既無心去描寫一個宏大的盛唐社會景觀,也無心去塑造一個個虛構(gòu)的人物。就詩人存世的詩歌文本及史料而言,足以完成王維、杜甫及李白形象巨大空白的填充與潤色。周朝也是沿著這條主線完成了“帝國與詩人”關系與形象的確立與辨識。歷史往往不是必然,而是偶然,偶然性地將他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其中無疑有詩這一媒介。

公元701年王維、李白出生,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公元761年王維病逝于輞川,一年后李白病逝于當涂,九年后杜甫病逝于耒陽。王維、李白和杜甫的人生地理軌跡幾乎在同一歷史時期,除了王維在二十狀元及第,李白和杜甫的仕途則要更曲折艱難,當然李白和杜甫的人生豐富經(jīng)驗和體悟也在詩歌文本中得以體現(xiàn),如果說王維的詩歌以“內(nèi)省”(寂滅)而存在,那么李白和杜甫的詩歌則將更多目光投向更廣闊的社會世界,相比王維詩歌空間的寂滅感,李白和杜甫詩歌空間中凝結(jié)了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聲音。在《帝國與詩人》中我們看到了李白、杜甫在仕途上的迂回與奔波,心酸與無奈,這種身影似乎照亮了我們當下人,通過詩歌文本我們重返他們的時代,他們是忙碌的古代人,還是現(xiàn)代人?讀完《帝國與詩人》我內(nèi)心深處的疑問,至今并未找到答案。

周朝的《帝國與詩人》文風簡潔明快,故事引人入勝,作者所用素材耳熟能詳,三個詩人故事之間相互勾連,又彼此獨立,在他們的詩歌文本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詩人自我形象與內(nèi)心世界,也看到了他們回憶中的大唐帝國由盛轉(zhuǎn)衰,公元762年隨著大唐帝國掌權者李隆基的謝幕,三個詩人也跟隨著衰落的帝國進入長長的歷史河流與文學想象天空??v觀三位詩人的一生,或多或少在仕途上都留下了無奈,這種無奈像一條長長的影子關聯(lián)著大唐帝國。

相比同時代的詩人高適在政治上的成熟與老練,王維、杜甫和李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與愛幻想,卻成就了三位詩人在詩歌藝術領域的成長,后世的贊譽“詩佛、詩圣、詩仙”也成為了他們“詩眼”的獨特寫照。目前傳世的王維、杜甫、李白等全集最后一首詩,都并非詩人真正的“遺作”。無論是,還是不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詩人離世前的那瞬間他們或許對于生命時光的虛擲與浪費或許都有一絲絲的悲涼與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