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你什么時候放假?”
“媽,我今年不回家過年了。最近因為疫情原因,國家倡導就地過年,我申請在單位值班,讓離家遠的同事回去過年。”
“兒子懂事了,我做了你愛吃的紅燒豬蹄,給你快遞過去,自己熱著吃,想吃啥再買點兒”
“好的媽,遲點兒我再回去”。
“爆竹聲中一歲除”,看著窗外的煙花,和街邊家家戶戶掛起的大紅燈籠,我意識到如夢似幻的2020年過去了,新年已然來臨。過年,回家,這兩個詞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看到這幾個字內(nèi)心便生出無限向往。它是離家的孩子對家人的思念;它是日漸蒼老的父母對兒女的期盼;它是親人團聚的天倫之樂;它也是根植在心底深處濃濃的鄉(xiāng)情。
我記憶中的過年是忙碌十足的,差不多臘八節(jié)過后,就開始陸陸續(xù)續(xù)殺年豬了。家家戶戶將養(yǎng)了一年多膘肥體壯的豬趕出圈,在殺豬倌和左鄰右舍半天的忙活之下,一陣撕心裂肺的哀嚎過后就化身成一條條白白嫩嫩的豬肉,其中一大部分被腌制起來做成臘肉,香腸等,另一部分成了餐桌上的美味。我小時候滿了12歲才被大人允許看殺豬的場景,爺爺說是場面血腥少兒不宜,晚上會嚇著睡不著覺。到了臘月二十七前后,就開始大掃除,屋里屋外,門前門后,徹徹底底的打掃,整個院子煥然一新。
盼望著,年三十到了,上午掛燈籠、貼春聯(lián),令我記憶猶新的是還會在廁所貼上“講究衛(wèi)生”,雞籠貼上“雞鴨成群”,豬圈貼上“六畜興旺”,代表著人們對新年美好的期望,至于哪六畜我還問過爺爺,現(xiàn)在卻已經(jīng)記不起來了。還得在大門和后門各貼一對門神,“秦叔寶和尉遲恭”護佑著在院里生活的人們。在奶奶和媽媽的悉心準備下,下午的團圓飯極其豐盛,必有的“年年有魚”和過年豆腐,我愛的紅薯油糕,板栗雞塊,都是令味蕾活躍跳動的美味。孩子們給長輩敬酒敬茶,說著祝福的話,大人們則將準備好的壓歲錢給孩子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爺爺說“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燈”,除夕晚上還會隆起一團大火,在火爐旁大人們打牌聊天看春晚,孩子們在院里放煙花玩游戲,趙本山一出場就會有人喊“趙本山來啦”,全家人就都圍坐過來。大家初一,天還蒙蒙亮,就有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我換上昨晚放在床頭的新衣服,內(nèi)心是無比的高興。在這種歡樂的氣氛中,一直到十五,年才算是過完。帶著不舍,也帶著希望,孩子們背著書包去了學校,大人們帶著行李出了家門。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六個年頭,今年的春節(jié)我沒有回家。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不曾想會持續(xù)這么久,整個2020年我們都在抗擊疫情的嚴峻形勢下積極復(fù)工復(fù)產(chǎn),在不懈努力之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可臨近年末,河北、東北地區(qū)有反彈趨勢,于是“就地過年、堅守崗位”成了眾望所歸。雖說是在崗位,但看著萬家燈火,家人團聚,心里也難免有點孤單之感,初一一大早,公司領(lǐng)導帶著禮品慰問在崗的每名員工,與我們一起堅守崗位,對我們的堅守表示了肯定和贊揚,這點孤獨感就煙消云散,相反更化作我按時按點巡檢的動力,看著車間內(nèi)外一切正常,在巡檢表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心里踏實而堅定。
午飯時,和同事互道新年好一起吃年飯,食堂的飯菜比平時豐盛了不少,而且免費;休息時,和朋友互送祝福,和家人視頻,覺得他們就在身邊;夜晚,在月亮和星星的指引下在裝置區(qū)檢查,也別有一番韻味。我相信有成千上萬在崗位默默堅守的人,在祖國的懷抱里,我其實并不孤單。
2020“鼠”實不易,2021定要“牛”轉(zhuǎn)乾坤,新的一年新的希望!